top of page


傅抱石 - 拟梅清笔法写石涛诗意山水(1940年代)
出版:国画经典(2012 第5期)
设色纸本立轴 (96x44cm)
钤印:抱石大利(白文) 印痴 (朱文) 抱石得心之作(朱文)
题识:云为衣履石为梯 白日青虚步可跻 天近祗疑五界合 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 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 诛茆来与道人栖
抱石戏写湘师一绝兼拟瞿山笔意
钤印:抱石大利(白文) 印痴 (朱文) 抱石得心之作(朱文)
题识:云为衣履石为梯 白日青虚步可跻 天近祗疑五界合 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 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 诛茆来与道人栖
抱石戏写湘师一绝兼拟瞿山笔意


56062748_2_x


钤印:抱石得心之作


56062748_4_x


题识:云为衣履石为梯 白日青虚步可跻 天近祗疑五界合
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 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 诛茆来与道人栖
抱石戏写湘师一绝兼拟瞿山笔意
钤印:印痴 (朱文)
抱石大利 (白文)
抱石得心之作(朱文)
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 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 诛茆来与道人栖
抱石戏写湘师一绝兼拟瞿山笔意
钤印:印痴 (朱文)
抱石大利 (白文)
抱石得心之作(朱文)


傅抱石 - 拟梅清笔法写石涛诗意山水(1940年代)
出版:国画经典(2012 第5期)
设色纸本立轴 (96x44cm)
钤印:抱石大利(白文) 印痴 (朱文) 抱石得心之作(朱文)
题识:云为衣履石为梯 白日青虚步可跻 天近祗疑五界合 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 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 诛茆来与道人栖
抱石戏写湘师一绝兼拟瞿山笔意
钤印:抱石大利(白文) 印痴 (朱文) 抱石得心之作(朱文)
题识:云为衣履石为梯 白日青虚步可跻 天近祗疑五界合 烟开浑见四方低 寒松挂雪明前嶂 瀑水轰雷下别溪 早晚台端捐佩去 诛茆来与道人栖
抱石戏写湘师一绝兼拟瞿山笔意


国画经典 (2012 第05期)封底


Ref:傅抱石仿梅瞿山诗意山水_Sotheby's HK06342016_Lot1295
转载: Lot 1295_Sotheby's HK0634
傅抱石 仿梅瞿山筆意山水
估價
9,000,000 - 12,000,000 HKD
招標截止
描述
Fu Baoshi
設色紙本 立軸
ink and colour on paper, hanging scroll
款識:
雲為衣履石為梯,白日青虚步可躋;
天近祗疑三界合,煙開渾見四方低。
寒松掛雪明前嶂,瀑水轟雷下别溪;
早晩臺端捐佩去,誅茆來與道人棲。
抱石戲寫湘師一絕兼儗瞿山筆意。
鈐印:「抱石」、「苦瓜詩意」、「印癡」。
展覽
台北,國父紀念館,〈傅抱石百年大展〉,二○○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○○五年三月二十七日
北京,〈二○○七北京.中國文物博覽會〉,二○○七年十一月三十至十二月四日
台北,國立歷史博物館,〈瀚海藏珍 ─ 中華文物學會三十周年紀念展〉,二○○九年二月十三至三月八日
台北,國父紀念館,〈遷想妙得 ─ 中國近現代書畫擷萃〉,二○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○一五年一月二十日
出版
著錄:
〈傅抱石年譜〉,葉宗鎬著( 上海古籍出版社,二○○四年九月),頁47
〈名家翰墨〉,傅抱石古人詩意(香港,翰墨軒,二○○四年八月),頁14-15
〈傅抱石的世界〉,葉宗鎬編著( 台北,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,二○○四年十二月),頁164-165
〈傅抱石評傳〉,林木著( 台北,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,二○○四年十二月),頁27
〈聚英雅集2007 北京〉(台北,聚英雅集,二○○七年十一月),頁39
〈傅抱石全集〉卷一( 廣西美術出版社,二OO八年三月),頁122-123
〈瀚海藏珍 ─ 中華文物學會三十周年紀念展〉(台北,國立歷史博物館,二○○九年二月),頁22
〈遷想妙得 ─ 中國近現代書畫擷萃〉(台北,羲之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,二○一四年十二月),圖版35
拍品資料及來源
「據款識,此圖『戲寫湘師一絶,兼擬瞿山筆意』,是指以梅瞿山之筆法,畫石濤詩句意。
梅瞿山即梅清,清初畫家。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,字淵公或遠公,號瞿山,安徽宣城人,順治舉人,工詩善畫。〈圖繪寶鑑續纂〉等書說他『畫山水有別趣』、『山水入妙品,畫松入神品』,善畫黃山風景,『筆法鬆秀,墨色蒼渾』。
就此作而言,傅抱石對石濤詩意之闡發已盡善盡美,而與梅瞿山之筆法能有幾分相似則很難說。此圖畫法,全是傅氏四十年代初期的繪畫特色,那時『抱石皴』法尚未完全形成,只覺得水墨與皴法融為一體,皴擦點染同時並用,墨瀋淋漓,混沌一片,整體效果很好,而畫面亂頭粗服,略見率性,山石塊面較為含糊;瀑布、闊葉樹用線條鉤勒,松樹杉樹,似也以乾枯潦草之筆為之。也許此處即是學瞿山「畫松入神品」的意思。」
─ 引自葉宗鎬著〈傅抱石的世界〉
註:本幅未署年款,葉宗鎬先生訂為一九四一年作。攷畫中筆墨技法、書體風格,皆類近畫家四十年代初期筆下所出,故創作年份推斷,殆無疑矣。
傅抱石一生服膺石濤,精研其生平事迹,並取其詩意入畫,詩境畫境,古今融貫,渾然一體,成其筆下石濤詩意系列作品之獨特面貌。本幅所錄七律,乃大滌子於康熙四十五年六十五歲時題〈潑墨大披麻皴山水巨製〉者,實出自明人顧璘(1476-1545)之〈半山亭〉詩。畫家又謂「兼儗瞿山筆意」,蓋石濤、梅清皆清初遺民,俱以詩畫聞名,石師且有七律贈梅清,贊曰「江左達者人共傳,瞿山先生思渺然」,故分取其詩意畫法合而為一,自是合理不過,且畫家於四十年代初期,正值創作旺盛之年,敢於大膽嘗試,筆下千變萬化,不尚自我重複,構圖獨特者多出於此際,遂有如本幅合兩家之法者應時而生,即使日後風格成熟,如此作品亦未重現,在其藝術發展過程中,格外值得珍視。
傅抱石 仿梅瞿山筆意山水
估價
9,000,000 - 12,000,000 HKD
招標截止
描述
Fu Baoshi
設色紙本 立軸
ink and colour on paper, hanging scroll
款識:
雲為衣履石為梯,白日青虚步可躋;
天近祗疑三界合,煙開渾見四方低。
寒松掛雪明前嶂,瀑水轟雷下别溪;
早晩臺端捐佩去,誅茆來與道人棲。
抱石戲寫湘師一絕兼儗瞿山筆意。
鈐印:「抱石」、「苦瓜詩意」、「印癡」。
展覽
台北,國父紀念館,〈傅抱石百年大展〉,二○○四年十二月十八日至二○○五年三月二十七日
北京,〈二○○七北京.中國文物博覽會〉,二○○七年十一月三十至十二月四日
台北,國立歷史博物館,〈瀚海藏珍 ─ 中華文物學會三十周年紀念展〉,二○○九年二月十三至三月八日
台北,國父紀念館,〈遷想妙得 ─ 中國近現代書畫擷萃〉,二○一四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○一五年一月二十日
出版
著錄:
〈傅抱石年譜〉,葉宗鎬著( 上海古籍出版社,二○○四年九月),頁47
〈名家翰墨〉,傅抱石古人詩意(香港,翰墨軒,二○○四年八月),頁14-15
〈傅抱石的世界〉,葉宗鎬編著( 台北,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,二○○四年十二月),頁164-165
〈傅抱石評傳〉,林木著( 台北,羲之堂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,二○○四年十二月),頁27
〈聚英雅集2007 北京〉(台北,聚英雅集,二○○七年十一月),頁39
〈傅抱石全集〉卷一( 廣西美術出版社,二OO八年三月),頁122-123
〈瀚海藏珍 ─ 中華文物學會三十周年紀念展〉(台北,國立歷史博物館,二○○九年二月),頁22
〈遷想妙得 ─ 中國近現代書畫擷萃〉(台北,羲之堂出版事業有限公司,二○一四年十二月),圖版35
拍品資料及來源
「據款識,此圖『戲寫湘師一絶,兼擬瞿山筆意』,是指以梅瞿山之筆法,畫石濤詩句意。
梅瞿山即梅清,清初畫家。黃山畫派的代表人物,字淵公或遠公,號瞿山,安徽宣城人,順治舉人,工詩善畫。〈圖繪寶鑑續纂〉等書說他『畫山水有別趣』、『山水入妙品,畫松入神品』,善畫黃山風景,『筆法鬆秀,墨色蒼渾』。
就此作而言,傅抱石對石濤詩意之闡發已盡善盡美,而與梅瞿山之筆法能有幾分相似則很難說。此圖畫法,全是傅氏四十年代初期的繪畫特色,那時『抱石皴』法尚未完全形成,只覺得水墨與皴法融為一體,皴擦點染同時並用,墨瀋淋漓,混沌一片,整體效果很好,而畫面亂頭粗服,略見率性,山石塊面較為含糊;瀑布、闊葉樹用線條鉤勒,松樹杉樹,似也以乾枯潦草之筆為之。也許此處即是學瞿山「畫松入神品」的意思。」
─ 引自葉宗鎬著〈傅抱石的世界〉
註:本幅未署年款,葉宗鎬先生訂為一九四一年作。攷畫中筆墨技法、書體風格,皆類近畫家四十年代初期筆下所出,故創作年份推斷,殆無疑矣。
傅抱石一生服膺石濤,精研其生平事迹,並取其詩意入畫,詩境畫境,古今融貫,渾然一體,成其筆下石濤詩意系列作品之獨特面貌。本幅所錄七律,乃大滌子於康熙四十五年六十五歲時題〈潑墨大披麻皴山水巨製〉者,實出自明人顧璘(1476-1545)之〈半山亭〉詩。畫家又謂「兼儗瞿山筆意」,蓋石濤、梅清皆清初遺民,俱以詩畫聞名,石師且有七律贈梅清,贊曰「江左達者人共傳,瞿山先生思渺然」,故分取其詩意畫法合而為一,自是合理不過,且畫家於四十年代初期,正值創作旺盛之年,敢於大膽嘗試,筆下千變萬化,不尚自我重複,構圖獨特者多出於此際,遂有如本幅合兩家之法者應時而生,即使日後風格成熟,如此作品亦未重現,在其藝術發展過程中,格外值得珍視。
bottom of page